
简阳市融媒体中心专业杠杆炒股公司


“您好,您的养老保险参保申请材料齐全,现在就能帮您办理!”上午9点,杨家镇便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,劳动保障协理员周愉一边熟练操作业务系统,一边耐心向群众解释政策。这是她从事这份工作的第五年,也是我市这支基层服务队伍践行“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”理念的一个缩影。


如今,像周愉这样的劳动保障协理员,全市共有81名,已实现所有镇(街道)全覆盖。他们扎根基层一线,既是人社政策的“宣传员”,也是群众办事的“服务员”,更用专业服务打通人社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而这背后,一套环环相扣的“育、管、用”全链条机制,正让基层服务的根系扎得更深、枝叶长得更茂。

“刚入职时,面对复杂的社保政策和系统操作,我常常手足无措。”回忆初上岗的情景,周愉仍记忆犹新。为让协理员快速成长,我市高度重视协理员的能力培养,突出“源头培养”和“专业训练”,不仅通过“统一招聘、择优录用”严把入口关,更量身定制了岗前集中培训、老带新传帮带、每月分散学习的成长路径。“现在不管是就业登记还是权益维护,只要群众有需求,我们都能当场解答、即时办理。”周愉展示着手机里的业务学习笔记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政策要点和实操技巧。


专业化的背后,是科学管理激发的内生动力。“我们的工作好不好,群众和部门都要打分。”周愉介绍,协理员实行镇(街道)与市人社局“双重考核”,服务满意度、业务办结率等指标直接和绩效奖励、续聘任用挂钩。与此同时,我市还发挥“领头雁”效应,通过定期座谈、窗口旁听等方式发掘优秀人才,将12名业务骨干纳入市级培养库,将优秀典型案例进行提炼总结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工作法在全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中宣传推广。如今,“比学赶超” 在队伍中蔚然成风,一批业务骨干像“灯塔”一样引领着整个队伍前行。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为进一步管好这支队伍,激发他们在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,我们年初修订完善了《简阳市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考核办法(试行)》,今年9月组织开展全市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,日常开展劳动保障协理员关心关爱走访、座谈,通过这些举措,有效激活了这个群体的干事活力。”


管理的最终目的,是让这支队伍在服务群众中释放最大效能。在各镇(街道)便民服务大厅,协理员们成为窗口服务“主力军”,就业失业登记、社保咨询、招聘信息发布等“一站式”服务随到随办;走出大厅,他们化身“流动服务站”,开展“人社服务进村居”活动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。“以前办个社保得折腾大半天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。” 花朝村的刘大爷告诉记者。

更让协理员们安心的是,这个岗位不仅是服务群众的平台,更是个人成长的“孵化器”。我市将其打造成“人才蓄水池”,鼓励符合条件的协理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录、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和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选举。近两年来,已有14名协理员通过这些渠道实现职业晋升,极大提升了岗位的职业吸引力。“原来觉得这是份临时工作,现在看到身边同事的成长,我也有了长期发展的打算。”刚入职一年的年轻协理员唐悦说。
“这支队伍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‘连心桥’,桥通了,民心就顺了。”市人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徐红彬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完善“育、管、用”机制,让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更专业、更有活力,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。

如今,这81名协理员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全市各个镇(街道),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专业化解民忧,让政策不再是文件上的文字,而成为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从窗口的耐心解答到田间地头的上门服务,他们让人社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变得畅通、高效且充满温度。随着服务模式不断创新,这支队伍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,用实干践行着“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”的庄严承诺。
记者 | 胡禹
图片来源 | 简阳市人社局
编辑 | 叶雨舟
责编 | 曹礼芹
审核 | 李艳敏
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如有涉及版权、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—27222000

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点赞↓+在看↓
证配所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